欢迎您访问雷火亚洲电竞官方网站!

手拉葫芦系列

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渠道


来源:雷火亚洲电竞    发布时间:2023-12-24 21:07:52

山城牌HSZ-CA型手拉葫芦

  “买全国卖全国,一把红伞走全国”,这是江苏邳州市四王村乡民口口相传的一句话,也是这个苏北小村庄从名不见经传到声名远扬的“诀窍”地点。

  “红伞”是什么?乡民们笑着解释道:“插满冰糖葫芦的把子,你看像不像红伞?”现代快报记者经过查询了解到,在这个冰糖葫芦榜首村,家家户户都会做冰糖葫芦,全国商场上近七成的冰糖葫芦都和这个村子有关。当地乡民正是凭仗这一把把“红伞”,过上了美好甜美的日子。

  走进邳州市四王村,冰糖葫芦是肯定的主角。村史馆、冰糖葫芦文明馆、冰糖葫芦展厅、山楂买卖商场、广场上叫卖冰糖葫芦的雕像……各种和冰糖葫芦相关的文明元素遍及全村。

  这个冰糖葫芦榜首村的故事,还得从清光绪年间说起。相传四王村臧氏先祖臧春堂在清光绪年间学艺于京师,得冰糖葫芦制造技艺返乡,教授后人发家致富,至今现已连续了一百多年。

  “1982年,我背着一大袋山楂,扛着糖葫芦把子,从邳州坐船去镇江,那是我榜首次出去闯。”68岁的乡民李修刚,对自己榜首次扛起“红伞”闯全国的回忆仍然明晰。“其时的糖葫芦按个头巨细,卖2毛、5毛一串。”李修刚说,在镇江火车站的广场上,一个小姑娘喊住了他,买了2毛钱一根的糖葫芦,让他激动了良久。“那是我卖出的榜首根糖葫芦,很有成就感。”

  李修刚介绍,大约用了一个月,他把其时背的一袋子山楂都卖完了,回来家里时,将挣得的300元交给爸爸妈妈,爸爸妈妈惊奇了。“都不敢相信,那时候一个教师的全年薪酬是168元,我一会儿赚了他们两年的钱。”李修刚在家里简略休整后,又背着一大袋子山楂出发了。

  “那时候太苦了,肩扛着近50斤的糖葫芦把子走街串巷,也不舍得买自行车,满是走,等背曩昔的山楂都卖完了,就回家再背一些。”李修刚作为村里老一辈外出闯的人,感叹乡民们都特别能喫苦,在交通不便利、信息不发达的时代,他们硬是靠一双勤劳致富的手,打拼出了一番六合。

  “西到乌鲁木齐,北到哈尔滨,南到海口,乡亲们扛着把子北上南下,走遍大江南北,咱们冰糖葫芦的出售地图逐渐扩展。”李修刚说,渐渐地,四王村糖葫芦已小有名气,有的当地还将“四王糖球”作为闻名小吃。正是有了老一辈人闯全国的精气神,才有了现在四王人“买全国卖全国,一把红伞走全国”的盛况。

  虽然四王村冰糖葫芦卖得好,但当地却并不盛产山楂。要想买到这最主要的质料,需求老一辈乡民蹬着自行车赶几百里路才行。“那时候都是从山东进货,就这样一趟趟骑着自行车拉货。” 1997年6月,这个局势发生了改变。

  “1997年村里树立了山楂专业商场,开端‘买全国卖全国’买卖形式。”四王村党总支书记顾帅和记者说,山楂商场树立后,出售旺季时每天有超越百辆的大卡车进出商场装运山楂,乡民们也开端挽起袖子干起来,有的持续外出闯销路,有的做起运送职业担任原材料送货。

  2009年,村里联合经营大户成立了兆光山楂专业合作社,后来,和冰糖葫芦相关的配套工业也随之落户。竹签制造批发、糯米纸加工、外包装印刷、礼盒工艺品……乡民们投身于一切的环节做着冰糖葫芦的生意,串起了与之相关的完好工业链。

  顾帅说,小小的冰糖葫芦承载了四王村几代人的愿望,乡民们一个带一个、一家带两家,像师徒传承似的抱团开展,日子跳过越兴旺。

  据了解,四王村共有2168人,90%的乡民从事和冰糖葫芦相关的工业。每到9月中旬,村里会有1400多人扛着糖葫芦把子外出闯练,直到次年3月份左右连续返乡,这半年均匀每人纯收入10余万元,这个甜美工业每年为本村及周边村庄带来约6000万元产量。“糖葫芦美观,它竹签儿穿,标志美好和团圆。”这句妇孺皆知的歌词,正是四王村人甜美小日子的真实写照。现在,四王村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,四王人又带动周边张圈、陆营、圩北等村10000多人工作,冰糖葫芦渐渐的变成为乡民致富的“金葫芦”,让当地人的日子跳过越甜。

上一篇:“咱们墩实火!”